本網(wǎng)北京消息周秋連報道: 2024年9月18日,原人民代表報湖南中心副主任、資深傳媒人士,紅色文化宣傳志愿者、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、央廣網(wǎng)人物頻道副主任,原時代中國網(wǎng)總編周秋連,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,為了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革命精神,從北京乘機到甘肅定西,然后踏上了追尋紅色足跡的征途,我們先后參觀通渭縣榜羅鎮(zhèn)會議紀念館。靜寧界石鋪、甘肅會寧、寧夏六盤山等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總有一些地方和事件,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遠的意義,成為后人緬懷與學習的圣地。陜西延安吳起縣長征街和平路2號,的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、紅軍會師紀念碑,就是這樣一處承載著厚重歷史與革命精神的地方
。
曾幾次想單獨前往,因為種種原因未成心愿。為了這次活動,我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,包括閱讀相關歷史資料、了解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以及吳起鎮(zhèn)會師的歷史意義等。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,將這份紅色文化傳承下去,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銘記那段光輝的歷史。
隨著車輛的緩緩駛?cè)耄瑓瞧疰?zhèn)那片被歷史風霜深深烙印的土地逐漸展現(xiàn)在我的眼前。那是一片廣袤無垠的黃土地,溝壑縱橫,山巒起伏,仿佛是大自然用無盡的歲月雕刻出的一幅幅壯麗畫卷。
在這片土地上,紅軍會師紀念碑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,靜靜地矗立在藍天白云之下,以其莊嚴而神圣的姿態(tài),向世人訴說著那段不朽的歷史。
首先我到了吳起博物館看了看,再到吳起縣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默哀、鞠躬、敬獻鮮花再向烈士紀念碑行鞠躬禮,隨后跨越公路 沿階梯而上。
在紀念碑前,一場簡短而莊重的儀式開始了。我與其他參與者一同向紀念碑鞠躬致敬,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與深切緬懷。隨后繞紀念碑一周,行注目禮,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沉重而堅定。仿佛能夠感受到那股穿越時空而來的歷史氣息,看到了那些年輕的戰(zhàn)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向前的身影,聽到了他們?yōu)榱诵叛龊屠硐攵恍笂^斗的吶喊聲。
在參觀過程中,我仔細觀看了紀念碑上的碑文和圖片展覽,還認真聆聽了講解員關于紅軍長征和吳起鎮(zhèn)會師的詳細講解。紅軍在長征途中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艱難險阻和生死考驗,但他們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斗志。在吳起鎮(zhèn)會師時,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合,為后續(xù)的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這段歷史讓我們深受感動和啟發(fā),使我深刻認識到紅軍精神的偉大與崇高以及傳承和發(fā)揚這種精神的重要性。
希望通過鏡頭記錄下這段珍貴的歷史和這些感人的瞬間,將紅軍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。在未來的日子里,將繼續(xù)努力學習和工作,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文化修養(yǎng);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紅軍精神;為傳承和發(fā)揚紅色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先后有4支紅軍隊伍完成了長征:
中央紅軍(紅一方面軍)8.6萬余人,1934年10月初從福建長汀、江西瑞金等地出發(fā),歷經(jīng)十一個省,行程25000里,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抵達吳起;
紅二方面軍17000余人,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(fā),行程20000多里,于1936年10月22日勝利抵達寧夏將臺堡;
紅四方面軍80000余人,1935年3月28日在四川蒼溪發(fā)起強渡嘉陵江戰(zhàn)役開始,行程10000多里,于1936年10月9日勝利抵達甘肅會寧;
紅二十五軍2900余人,1934年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(fā),行程近10000里,于1935年9月15日勝利抵達陜西延川縣永平鎮(zhè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