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(wǎng)北京消息周秋連報道:2024年9月18日,原人民代表報湖南中心副主任、資深傳媒人士,紅色文化宣傳志愿者、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、央廣網(wǎng)人物頻道副主任,原時代中國網(wǎng)總編周秋連,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,為了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革命精神,從北京乘機到甘肅定西踏上了追尋紅色足跡的征途,第一天我們參觀通渭縣榜羅鎮(zhèn)會議紀念館。
甘肅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(zhèn),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地方。這里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次重要轉(zhuǎn)折點。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、決勝千里的地方。在榜羅鎮(zhèn)紅軍會議舊址的青石板上,仿佛為這段歷史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。
我們一行人參觀了紅軍紀念館。館內(nèi)珍藏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照片,生動再現(xiàn)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。在講解員的引導(dǎo)下,大家仿佛穿越時空,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。一件件展品、一幅幅圖片,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中的英勇與犧牲。我們被深深地震撼了,這次的參觀不僅讓我們對紅軍長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,更讓我們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
我們一幫人來到了毛澤東故居。這里簡樸而寧靜,每一磚一瓦都透露出主人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和艱苦奮斗的精神。在這里,大家仿佛能看到毛澤東同志在緊張的工作之余,與戰(zhàn)友們促膝長談、共商大計的場景。故居內(nèi)的每一件物品、每一封信件,都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,陳述著那段不朽的傳奇。在參觀過程中,不時駐足沉思,感嘆于毛澤東同志的遠見卓識和革命情懷。
經(jīng)過一天的參觀拍攝,我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。這次的榜羅鎮(zhèn)之行,不僅讓我們對紅軍長征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,更激發(fā)了創(chuàng)作熱情和靈感。日后定要將把這次參觀的所見所感融入到紀憶中,用文章、鏡頭、語言去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,去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。
先后有4支紅軍隊伍完成了長征:
中央紅軍(紅一方面軍)8.6萬余人,1934年10月初從福建長汀、江西瑞金等地出發(fā),歷經(jīng)十一個省,行程25000里,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抵達吳起;
紅二方面軍17000余人,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(fā),行程20000多里,于1936年10月22日勝利抵達寧夏將臺堡;
紅四方面軍80000余人,1935年3月28日在四川蒼溪發(fā)起強渡嘉陵江戰(zhàn)役開始,行程10000多里,于1936年10月9日勝利抵達甘肅會寧;
紅二十五軍2900余人,1934年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(fā),行程近10000里,于1935年9月15日勝利抵達陜西延川縣永平鎮(zhèn)。